2024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发布会现场直击:创新助力医疗系统的韧性生长

2024-11-08 13:01:46 11阅读

11月6日,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一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博会)上,飞利浦展台再度成为焦点。此次进博会,飞利浦不仅带来了其融合全球尖端技术及本土智慧的前沿健康科技创新成果,还在现场正式发布了2024年中国版《未来健康指数报告:创新于心,关怀众享》。

发布会现场,行业专家、媒体记者以及专业观众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健康科技领域的重要报告发布。今年的报告研究了面对日益增长的患者需求,阻碍医疗系统为患者提供及时、高质量关护的主要因素,并细致分析了突破之路。中国作为飞利浦全球第二大市场,是该报告关注的重点国家之一。

此次发布会邀请了飞利浦全球首席执行官贾博瑞分享感言,在话语中,他表明了飞利浦在中国市场持续深耕的决心。他表示:“我们在中国发布这一报告,是我们对中国市场长期承诺的有力证明。我们正积极倾听医疗保健专业人士的声音,深入洞察本地客户的需求,并全力推进‘中国战略’,以更精准地服务中国市场。我们的愿景是‘创新于心,关怀众享’,在政府‘新质生产力’的倡议下,我们将致力于在中国实现更快速、更精准的本地化创新,以支持本地医疗系统的韧性和可持续发展,共同迈向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为飞利浦的媒体合作伙伴,本次发布会上,《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与飞利浦大中华区总裁刘令女士,围绕此次报告的主题“创新于心,关怀众享”、医疗系统的韧性、新质生产力等关键词,从本土化视角,进一步解读了《未来健康指数报告》,引起会场内来宾的倾神聆听与热烈讨论。

2024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发布会现场直击:创新助力医疗系统的韧性生长

谈及本年度报告的主题“创新于心,关怀众享”,刘令表示,该项主题对应的是飞利浦的全球品牌新口号:Better care for more people,意味着从质和量两个维度助力医疗服务的系统性变革,也与“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不谋而合。对谈中,二者分享了对于该主题、对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刘令还分享了一些飞利浦为构筑“新质生产力”展开的积极有益的实践案例,并再次着重强调了飞利浦希望通过创新助力医疗系统降本、提质、增效,为医护人员减负,为更多人提供及时、高质量的关护。

2024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发布会现场直击:创新助力医疗系统的韧性生长

“韧性”也是本次报告中一大亮点。对谈中,杨宇东提及报告中有一个章节点明“构建具有韧性的医疗健康系统”,而不久前,中国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一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署名文章中,也提出要构建“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而飞利浦对于“韧性”的理解与阐释、以及提高整个医疗服务体系韧性的方法论值得关注。对于“韧性”这一新时代命题,刘令结合可持续战略、绿色医疗以及飞利浦的实践创新案例,讲述了飞利浦为助力实现“韧性”作出的努力。

在本次对谈的最后,对于未来的中国市场,刘令再次重申了飞利浦方对其的重视,她表示,加快本地创新是“本土化”战略的重中之重,不仅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经过中国市场考验的高价值创新产品也能为全球市场赋能。今后,飞利浦将继续致力于“中国战略”,持续投资本土创新。

本次对谈部分对话节选:

Q:飞利浦连续第9年发布《未来健康指数报告》。我们观察到今年的报告特别关注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疗系统如何开拓一条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您如何看待中国医患所面临的挑战?哪些创新趋势在当下更具现实意义?

A:这次的“未来健康指数”调查报告在线调研了200位中国医疗行业的管理者,我们发现,受访者普遍认为医护人员短缺是造成挑战的首要原因,它还进一步导致了患者等候时间长、诊疗延误、缺乏医患沟通、医护人员压力太、满意度低。其中,64%受访者认为⼈员短缺使得医院无暇顾及新技术应用和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进而加剧压力,最终让患者的体验更差,从而陷入恶性循环。由此可见,成本、效率、质量,像三座大山,令处于经济运行压力下的医疗系统,面临着更大医患压力。

在医疗服务供需缺口扩大的背景下,我们不能一味依赖医务工作者的辛勤付出,而是要推动医疗服务的系统性变革。这次报告中,医疗健康行业管理者们普遍认为远程医疗、自动化、数据洞察、人工智能、绿色节能等技术创新能将医护人员的生产力解放出来。

其实,我们今年报告的题目“创新于心,关怀众享”就提出了飞利浦的创新思路,它对应着飞利浦的全球品牌新口号——Better care for more people。Better强调的是“质量”,意味着更好的关护;而“more”强调的是数量,就是让更多的人获得关护,医疗关护的可及性。这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能达成这些目标的创新就是“有意义的创新”。

Q:“创新于心,关怀众享”,从质和量两个维度助力医疗服务的系统性变革,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命题。那么这个命题又驱动了飞利浦哪些有意义的创新呢?

A:这个命题与“新质生产力”理念不谋而合。它强调效率与质量的双重提升,依赖于高科技的驱动,旨在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这涵盖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以及绿色化等多个方面。作为一家专注于健康科技的公司,这些正是我们不断探索与创新的方向。

我们的创新灵感源自于对客户需求和痛点的深刻洞察。让我分享一个具体的创新案例。中国拥有庞大的患者群体,CT扫描在疾病诊断中应用广泛,需求巨大。然而,高昂的设备采购成本、较长的回报周期,导致设备数量不足,患者往往需要长时间等待。此外,医院现有设备的工作效率不高,对于复杂疾病的诊断能力有限,诊断精准度不足,容易引发误诊和漏诊的问题。因此,如何在保证诊断精准度的同时,提高单台CT设备的扫描量和单次扫描效率,成为了一个既关乎“质”又关乎“量”的重要课题。

面对这些痛点,传统技术的作用有限,而人工智能技术则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在这次进博会上,飞利浦就展示了业界首台配备FDA和NMPA双重认证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算法的高端CT设备——CT 5300。这款设备通过深度学习技术,实现了检查效率的五倍提升,同时图像质量和诊断信心也得到了两倍的增长。

Q:报告里有一个章节提到“构建具有韧性的医疗健康系统”。不久前,国家卫健委主任雷海潮在一篇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署名文章中,也提及要构建“富有韧性的整合型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您是如何理解“韧性”的,怎样才能提高整个医疗服务体系韧性?

A:在我们看来,“韧性”是一个广泛又深刻的话题,它就像是一个“既要”且“又要”的难题,需要在成本、可及性、均质化、全生命周期、医患满意度、绿色环保这些方面找到平衡。要构建一个真正有韧性的医疗系统,我们需要采取多种策略,还需要政府、专家、行业、社会一起努力,共同协作。我们也呼吁进行系统性的变革。

医疗行业其实是个碳排放大户,全球碳排放的4%都来自这里,比航空和船运行业都要高。作为一家健康科技公司,我们将创新、设计和可持续性综合考虑,不断扩大节能、循环、数字和基于云的解决方案组合,解决最紧迫的挑战,包括护理成本和人员短缺,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早在2018年,飞利浦就意识到MRI中过度使用氦气是不可持续的。于是,我们研发了一种全新的磁体,用7L液氦就能完全封装在容器里,一次性成型,还彻底解决了磁共振“失超”的问题。这个新磁体重量也大大减轻,可以安装在任何楼层的任何科室,甚至还能做成移动MR,大大拓展了磁共振的应用场景和领域,更好地满足了诊断需求,还降低了设备的安装和维护成本。自2018年以来,配备飞利浦 BlueSeal 技术的 MRI 扫描仪已在全球范围内节省了超过260万升氦气。

我们认为,一个有“韧性”的医疗健康系统,应该是一个互联的网络,数据洞察贯穿整个病程。通过人工智能,临床医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信息,提升诊疗信心,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这样他们就有更多时间专注于医患沟通了。

Q:《未来健康指数报告》是一个面向全球范围内的调查。那么跟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的健康医疗系统有什么特点?作为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您怎么看待“本土化”?

A:中国在新型医疗科技、自动化、数据洞察、远程医疗以及人工智能等领域的认知度和应用推广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在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下,中国的创新速度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与此同时,中国市场庞大且复杂,客户需求多样且日益“挑剔”,这促使创新必须更加迅速和精准。中国经济展现出的韧性、市场的巨大潜力、完善的产业链以及丰富的人才资源,这些因素共同推动中国逐步成为全球创新的发源地。

对于外资企业来说,加快本地创新是“本土化”战略的重中之重,不仅为了更好地服务本地客户,经过中国市场考验的高价值创新产品也能为全球市场赋能。“中外合作创新”正在为全球创新注入新动能。未来,飞利浦将继续致力于“中国战略”,持续投资本土创新。

2024年未来健康指数报告发布会现场直击:创新助力医疗系统的韧性生长

数据来源:

节省的液氦量是与具有 1500 升氦气的传统磁共振相比的计算结果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噶吃饭吗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