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我们如何读大学 拥抱变化与挑战

2024-11-06 13:29:38 7阅读

教育部近期发布的高校专业调整方案指出,到2025年将优化调整约20%的学科专业布点,增设适应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专业,并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影响下,部分高校专业面临转型甚至成为“濒危”专业。高等教育机构需准确把握技术变革趋势,完善学科建设,推动专业长远发展。教师应学会利用AI工具,使教学符合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学生在使用AI辅助学习时也应遵循一定原则。

AI时代我们如何读大学 拥抱变化与挑战

今年诺贝尔奖结果公布,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大赢家。2024年诺贝尔三大科学奖项中有两大奖项与人工智能研究相关。这或许标志着人类理性时代迎来了“AI+”。未来学术探索中对AI依赖的加深可能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对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深刻挑战:AI时代,我们如何上大学?

不少学者对人工智能抱有极大热情,认为AI是重要的科研助手,能帮助分析大量数据,提高论文产出效率。例如,在量化研究中,AI可以处理庞大的样本量并自行展开分析。有一次,一位学生借助AI的力量在短时间内交出了非常优异的作业,这让我印象深刻。

然而,机遇与风险并存。虽然AI似乎提供了无穷宝藏,但也可能存在陷阱。当代大学是理性主义的产物,但“AI+”的植入动摇了这一前提。当人们只需触摸手机就能获取大量知识时,有人开始怀疑是否还需要学习那么多知识。甚至有人声称,小学生也能在AI的帮助下完成一篇本科毕业论文。

我意识到,随着AI浪潮的崛起,人文精神和理性主义可能受到强烈冲击。如果在科研项目中人离不开AI,而AI却能在无人指示的情况下自动完成一系列实验,那么人在理性探索中的意义就会被削弱。这时,AI到底是学术助理还是科研主体?不同于其他工具,AI有能力削弱人的主体性。当人类放弃思考、深度依赖AI时,理性价值将大大削弱。

帕斯卡曾说,人是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读大学的根本目的是学习思想,培养自由人格和独立思考能力。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人类变得更加卓越。理想情况下,AI能够帮助人类拓宽理性的边界,而不是让人放弃理性。如果AI的使用反而让人类变得脆弱,导致人文精神和理性之光黯淡,那就意味着大学的衰败。

关于AI是否永远是人类的助手,这种看法难免有些短视。科学家提醒我们,AI的自主意识已经不远,它已逐步具备“生命”的特征。尽管不是传统的碳基生命,但AI已有一定的学习与思考能力。也许我们今天对AI的追逐是在呼唤一个未来的新型物种。面对AI可能带来的风险,我们是否有能力捍卫自身?

因此,在AI时代读大学,不能忽视AI的存在。一方面要了解AI前沿科技,对其机理、应用与边界有一定认知;另一方面,通过大学教育武装自己,加强理性分析能力,获取更多经验与知识,捍卫人类的主体性和理性价值。大学求知过程总体来说是强化自身的过程,而不是不断加深对AI的依附。科技以人为本,一旦失去价值准绳,科技可能会站在人类利益的对立面。届时,人类可能会怀念那个诗意栖居的美好过去。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噶吃饭吗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