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汉民:从世博会到城市日,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壮大自身

2024-11-03 19:02:03 7阅读

10月31日,在2024年世界城市日中国主场活动上海主场暨2024城市可持续发展全球大会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表示,往事并不如烟。上海世博会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上海应当更好传承世博精神,面向全球,面向未来,提升城市的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作为从2001年开始参与上海世博会申办、筹备、举办整个过程的世博人,周汉民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表示,上海世博会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总结起来就是——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

在他看来,世博会其实就是对世界文明做出必要的阶段性总结,而且总结的不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努力,而是世界共同的行动。2010上海世博会结束至今14年,这一任务远远没有完成。

“所以世博会是一个学校,无论是当年办博还是今天的世界城市日,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都是在学习过程中。”

周汉民:从世博会到城市日,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壮大自身

从世博会到城市日

14年前,2010年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举行了其184天运营期间的最后一场论坛,并在这场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上通过了《上海宣言》,倡议将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闭幕之日定为世界城市日,让上海世博会的理念与实践得以永续,聚力人类智慧为城市创新和谐发展不懈追求与奋斗。

2013年12月6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第二委员会193个成员国一致决定,将每年的10月31日设为世界城市日,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首个以“城市”为主题的国际日,也是第一个由中国倡议设立得到国际社会支持并经过联合国大会批准通过的国际日。

因此,世界城市日缘起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也是世界城市日的总主题。

周汉民表示,2010年上海世博会,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举全国之力,集世界智慧”。这是170余年人类现代世博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盛会,也是生动而隽永的中国融入世界的故事,至今仍然让人记忆犹新。

“明年是上海世博会举办15周年,我们对世博最好的传承就是把世博精神永续流传,并不断发扬光大。”周汉民说。

对于上海世博会留下的五大精神财富(以人为本,科技创新,文化多元,合作共赢,面向未来),周汉民举例称,在科技创新方面,上海世博会在园区规划设计、场馆建设和园区运营方面充分展示世界科技的创新成果,当时园区内投放了1000辆新能源汽车,整个世博会期间载客超过1亿人次。上海世博会的太阳能运用在当年亚洲之最,所使用的“植物墙”在当年是全球之最。

“今天,创新已然成为引领上海这座城市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也在全力建设国际科创中心。”周汉民说,上海连续举办了一系列世界级的科技大会,如连续七年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连续六年举办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ESG全球领导者大会等。而对于科技创新的重视,反映出一座城市对未来的远见和洞见。

在文化多元方面,上海世博会在184天里一共举办了22900场文化娱乐活动,日均超100场,生动诠释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中华精神,讲述了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世界大同理想。周汉民表示,今天,上海正在积极打造文化自信自强的上海样本,世博精神始终引领我们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兼容并蓄,生生不息。

在合作共赢方面,上海世博会在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展开,累计7308万人次参观,创下历届世博会之最。在世博园区内迎来190个主权国家、56个国际组织,园区内建造了42个国家自建馆,18个企业馆,80个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因此,世博会是中国与世界合作共赢的大平台,带来许多合作共赢的积极成果和新的机遇。

“作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和深度链接全球最大的国际都市,上海一直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世博精神始终激励着我们保持开放胸怀,迎接世界、拥抱世界,在融入世界的进程中壮大我们自身。”周汉民说。

城市日将世博精神发扬光大

在周汉民看来,世界城市日是上海世博会留给世界的宝贵财富,而这份财富需要进一步发扬光大。

“首先,世界城市日检验了上海世博会留下的以人为本理念。”周汉民表示,在上海世博会举办14年之后再来反观,当时上海世博会所描绘、引领和影响的未来城市生活的新模式和美好愿景真正切中了时代的脉搏,促进了城市未来的发展,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今天,中国城市化持续稳步推进,2023年底,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66.16%,绝大多数人已经居住在城市。“现代城市建设中将‘人’作为核心对象,因而‘以人为本’这一结论是明确的。”周汉民说。

第二,世界城市日深化了对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认知。自举办以来,世界城市日全球主场活动先后在中国上海、意大利米兰、厄瓜多尔基多、中国广州、英国利物浦、俄罗斯叶卡捷林堡、肯尼亚纳库鲁、埃及卢克索等地举行,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其中。每年世界城市日的主题,都契合当时全球城市发展的趋势和热点,例如2014年首个世界城市日的主题是“城市转型与发展”,2024年中国主场的主题是“共建人民城市,共享美好生活”。在周汉民看来。相关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各国城市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为在全球范围内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推动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世界城市日推动了上海的人民城市建设。周汉民坦言,作为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地,上海是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到今天,唯一一座如此努力地在弘扬世博精神,弘扬“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的城市。

周汉民表示,上海是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点,这座城市的血液里一直流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因,且在人民城市建设方面做出了多个全国首创的措施,以领风气之先的姿态积极实践,城市治理可圈可点。“作为世界城市日的启航地,上海未来也应当在人民城市建设方面走在前面。”周汉民说。

与此同时,作为世界城市日的发起城市,上海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与联合国人居署开展合作,陆续推出系列成果。目前,在世界城市日的平台上,已经形成了多项以”上海“命名的公共产品,包括联合国人居署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发起的首个国际奖项——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国人居署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研发的用以评估各国城市可持续发展进步水平的国际指数——上海指数;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与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展览局共同主编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优秀实践案例集——《上海手册》;《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海自愿评估报告》(《上海报告》)等。

基于这些公共产品,中国在参与全球治理、落实全球发展倡议、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新城市议程》中积极发出中国声音。

周汉民说,截至去年,各版《上海手册》一共收录了48个国家和地区203个案例,提出了200多条政策建议,已经成为联合国可以更新的国际文件。“世界城市日永远与中国和上海的努力同在,也永远与我们曾经对世界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未来继续融入世界发展的贡献同在。”

人民城市建设的三点建议

作为世界城市日的发源地、“永久主场”,上海这座拥有近2500万人口的超大型城市,5年来持续打造人民城市理念最佳实践地,加力彰显城市的人本价值。

10月25日举行的上海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的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努力适应城市工作新形势、改革发展新要求、人民群众新期待,在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上下更大功夫。

周汉民建议称,首先要科学规划,真正做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明年是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谋划之年,“我们应当充分体现上海这座城市的决心、远见和魄力。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一定要重民生发展,一定要重内涵发展,一定要重内容的发展,一定要重服务的发展。”

第二是要打牢基础,要以高质量发展夯实人民城市建设的基础,要扩大开放举措,加快建立开放性经济新体制。周汉民表示,上海唯有开放,才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则是要共建共治共享。周汉民强调,人民城市是一个共同体,必须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尤其是要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往、交流和交融,特别是要让人民、市民成为城市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最大受益者,最终评审者。

“城市建设题目是时代出的,是我们每个人作答的,是历史来评判的。”周汉民说。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噶吃饭吗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目录[+]

取消
微信二维码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